歐美鋼鐵行業組織周二向中國提出申訴,認為中國沒有采取足夠措施控制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并遏制其創紀錄的出口。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去年鋼鐵出口量增長50%左右,創下9,400萬噸的歷史新高,但今年出口量開始回落。
這是因為中國政府取消了對某些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而國際上的反傾銷舉措也日益加強。
中國政府還出臺了削減鋼鐵過剩產能的措施,包括加強環保政策執行力度,以及向落后鋼廠提供激勵措施促其關停。
但鋼鐵行業組織,如Eurofer和美國鋼鐵產業協會(American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表示,中國的“鋼鐵產業調整政策”仍不能從根源上解決鋼鐵出口過高問題。
“政策并沒有有效解決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問題。這仍是由國家來扮演重要角色,而非真正的市場力量,”Eurofer、AISI和另外六家鋼鐵機構在向北京提出的正式聲明中稱。
“有效削減過剩產能的唯一辦法是取消政府支持及行業補貼,讓基本的市場力量來決定行業產出,”他們補充道。中國過剩鋼鐵產能估計有3億噸左右。
國際鋼鐵協會稍早表示,中國3月鋼鐵產量下降1.2%。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CISA)公布的4月前10天的數據顯示,中國大型鋼廠日產量增長5.1%。
“雖然我們預計今年中國鋼鐵產量將減少1-2%,但沒什么跡象顯示該行業已經開始進行重大調整,”Capital Economics資深大宗商品分析師Caroline Baine稱。
鋼鐵價格徘徊在六年低位附近,因最大消費國--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進入工業密集型程度降低的發展階段,從而導致鋼鐵需求下滑、出現結構性供應過剩。